國新辦就《關于在城08靠設計視覺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cca7dec74ce1.42005137.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邢慧娜: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今天的發布會主要向大家介紹這方面的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女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先生、建筑節能與科技大圖輸出司司長蘇蘊山先生。

下面,首先請黃艷女士作介紹。

2021-09-08 10:00:02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 黃艷:

謝謝主持人。各位媒模型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上周五也就是9月3日VR虛擬實境,新華社發布了新聞,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正式發布了,當晚的央視新聞也做了報道,9月4日的人民日報也全文刊登了這個意見,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今天借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這個文件的內容,一起來學習文件的精神。

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城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大家都知道,他在地方工作的時候,每到一個地方場地佈置都親力親為地來推動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包括河北正定古城、福建廈門鼓浪嶼、福州古厝以及三坊七巷的保護等這些工作。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遠見卓識的思想、理念、觀點、方法,進行了很多富有開創性、可持續性的具體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就堅定文化自信,加強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都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論述,之后他在各地視察時也多次就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做了非常重要的指示,總書記用非常通俗易懂、生動的話語來闡述保護的理念。比如,他在山西考察時就提出,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他在北京考察時一直在提,要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系,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到上海考察時,他說了一段生動的話,要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歷史文化FRP記憶。在福州考察時指出,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前幾年,去廣州考察時,對如何修復老街區、老建筑,總書記專門提到,要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言語都非常直觀、非常打動人。大家都知道,最近總書記到西藏拉薩、河北承德考察時又強調,要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工作。這些重要的講話和指示,既讓我們感受到總書記對我們長達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又為我們在新時代做好保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著力推動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并且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在這里我再給大家報一組數據。截至目前,國務院共公布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37座,這是國家級的,各省公布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0座。同時,我們會同國家文物局公布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1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487個,我們還把6819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形成了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耕文明遺產群。特別是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以來,我們加大了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的普查和認定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全國共劃定了歷史文化保護街區970片,確定了歷史保護建筑4.27萬處,跟2015年比,歷史街區的數量翻了一倍,歷史建筑的數量增加了4倍。其他各項工作也都取得了積極進展。許多媒體對此采取了多種形式的報道,我也借這個機會對大家對這項工作的關心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還有不少的歷史文化資源沒有納入到保護名錄里,還沒有做到要素全囊括、空間全覆蓋,歷史文化遺產受到破壞的現象仍有發生,與黨中央的要求、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差距。近些年,為了進一步做好工作,我們從研究城鄉歷史文化體系入手,組織專家學者對歷史文化的演進脈絡進行了全方位、系統的梳理,提出要把見證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180多年的近代史、100年的建黨史、70多年的新中國史以及40多年的改革開放史的代表性歷史文化遺存,以及當代重要的建設成果保留下來、保護起來,這樣我們就系統地、分門別類地、分時間段地把保護對象就搞清楚了。另一方面,我們要把管理制度建立起來,要分成國家級、省級、市縣級,各層級的政府責任要明確出來。黨中央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列為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事項。這個《意見》在5月21日中央深改委第19次會議上審經典大圖議通過,當時媒體也作了報道。

簡單說,這個《意見》是我國在1982年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近40年以來,首次以中央名義專門印發的關于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文件全息投影,這是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非常重要的頂層設計和綱領性文件,為下一步做好保護傳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借這個機會,我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這個文件的主要內容。

《意見》共由五個部分組成,一共20條。其中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提得非常明確,大概是四層意思:一是要求始終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以系統完整保護傳承城鄉歷史文化遺產和全面真實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共產包裝設計黨故事為目標。二是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完善制度機制政策、統籌保護利用傳承,做到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還要著力解決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遺產屢遭破壞、拆除等突出問題。確保各個時期重要城鄉歷史文化遺產得到系統性保護。第二部分主要明確了要構建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這個體系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保護對象的體系,另外一部分是管理制度的體系。第三部分是對保護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從保護到利用、到融入城鄉建設的場地佈置有機體系,再到從物化的保護對象上升到文化自信的精神傳承。第四部分是大圖輸出我們的工作機制政策,以及要保證這些要求措施落地的一些管理手段。第五部分是對所有要求的政策支撐。

這個文件明確了要保什么、怎么保,要記者會求是什么,明確了中央、地方的責任,明確了各部門的責任,為各地進一步做好歷史文化傳承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撐。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具有里程碑式的頂層設計。我先介紹到這里,下面我的同事們和我,非常愿意在這里回答記者同志們的提問。謝謝。

2021-09-08 10:10:33

邢慧娜:

謝謝黃艷副部長的介紹,現在大家可以開始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2021-09-08 10:11:02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想請問黃部長,我們知道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是一個涉及很多方面的一項工作,您剛才談到了現在一些地方會出現歷史文化保護遺產屢遭破壞甚至被拆除的情況等突出問題,未來如何加強管理?謝謝。

2021-09-08 10:31:19

黃艷:

謝謝你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我們特別期盼中央頂層設計能夠明確管理的措施,我先回答您這個問題。《意見》在總體要求里,明確提出要著力解決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遺產屢遭破壞、拆除等突出問題,用另外一句話說,經常會發生一些建設性的破壞活動。《意見》的政策能不能落實、管不管用,關鍵在于有沒有具體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圍繞管得住、管得好的目標,《意見》在第四部分有兩條是非常關鍵的,就是第15條和第16條,這是最關鍵的手段和舉措。

第一,第15條專門提出要加強監督檢查,大概為幾項工作措施:

一是要建立日常的巡查管理制度。把巡查工作納入到社區網格化管理,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也就是說,能夠隨時隨地發現問題,能夠及時準確地糾正問題和處理問題,及時全覆蓋。歷史文化遺產不僅有人管,還要管得住。現在各地也有很多好的實踐,比如天津把街區和名鎮名村納入城管重點巡查的范圍里,云南巍山把古城保護納入到城市綜合執法里,這個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把它納入到隨時隨刻的監管體系中。

二是建立評估機制。定期評估系統性保護和傳承工作的情況,保護對象的保護狀況,我們通過體檢評估的方式,在2017年、2020年住建部會同文物局開展了兩次評估,從評估成效來看,我們認為扎實的評估效果能夠發現系統的問題,工作不到位的問題,制度政策有沒有建立和落實的問題。近日,我們要印發通知,把評估的工作能夠制度化,而且把問題處理的標準提出來,什么樣的工作沒做到位,遭到破壞,什么程度,進行什么樣的處罰。

三是健全監督檢查機制,要依法行政。加強執法檢查,及時制止各類違法行為。我們統籌相關啟動儀式部門及時開展抽查,依法行政。

四是我們鼓勵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組織舉報違法違規行為。最近有很多案件處理都是老百姓、公眾通過各種渠道給我們檢舉揭發的,我們去調查,一旦屬實,不但對事,還要對人作出處理。這是第一類體系的建立。

第二,是《意見》第16條,強化考核問責。這方面我們過去是弱的,所以文件把這方面的工作講得非常重、非常到位,要求管理到干部。有幾個手段:

一是工作考核。各個地方都很重視,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要將保護歷史文化納入到文明城市的測評體系中。對于保護不力造成損失的,造成各種保護對象文化價值遭到損失的,我們會有幾種措施,一個是通報,再嚴重要“舉黃牌”,列入瀕危,還有的要“亮紅牌”,甚至摘牌。這些都是對于工作的考核。對于干部的考核是加強審計監督,這是非常關鍵的,有些不當的行為,甚至是違規的行為,是政府行為,所以要把保護的成效和領導干部的考核、任免、獎懲掛起鉤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對造成后果的責任人還要依法依規依紀作出處理。此外,我們還有一個手段,就是加大公益訴訟力度。這是文件中專門提出來的,在2018年機構改革時,國家最高檢成立了公益訴訟的專門機構,城鄉文化遺產的保護也是他們關注的重點,所以《意見》中也明確了這個手段。

這兩條如果我們認認真真落實下去,歷史文化保護的工作就可以監督檢查到位,問責問效到位。謝謝。

2021-09-08 10:31:34

新京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意見》從三個部分著手,提出要構建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請問這是一個怎樣的體系?謝開幕活動謝。

2021-09-08 10:32:00

黃艷:

謝謝你的問題,請楊保軍同志來回答。

2021-09-08 10:32:16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 楊保軍:

過去我們推進保護工作系統性不強、整體性不夠,《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這里有兩層意思:

第一,系統完整保護各類歷史文化遺產。一是要做到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既要保護單體建筑,也要保護街巷街區、城鎮格局,還要保護好歷史地段、自然景觀、人文環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意見》要求,要以城市、村鎮等活態遺產為主體和依托將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街區和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歷史地段、工業遺產、農業文化遺產、灌溉工程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名文化遺產等各類歷史文化遺產作為有機整體,形成保護傳承體系,進行保護。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出了“歷史地段”這一概念,完善了保護對象的類型。二是延伸時間軸。在過去歷史文化保護工作中,存在著重視古代、輕視近現代的傾向,還不能真實、立體、全面的展現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針對這一問題,《意見》提出,不僅要保護好中國古代的遺產,還要保護好近現代和當代重要的建設成果,強調要通過系統保護各個時期的歷史文化遺產,全方位展現古代文明五千年、近現代歷史180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年、新中國成立70年、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從而生動、立體地講好中國故事。

第二,建立完善保護傳承的管理體制。一是要求國家、省、市、縣上下聯動,針對目前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還沒有形成全國一盤棋的局面,對各類策展保護對象的保護和管理,在國家、省和市縣層面還缺乏統籌安排,《意見》明確提出,包裝設計要建立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的管理體制,注重上下聯動,增強工作的整體和系統性。二是要求分級落實任務和明確責任。在國家和省級層面,要完善頂層設計,健全制度機制,分別建立國家級、省級的保護對象名錄和分布圖,明確保護管控的要求,而在市縣層面,要落實好屬地責任,按照國家和省級要求,加快認定公布市縣級的保護對象,提出保護清單,及時掛牌、測繪、建檔,明確保護規則,完善管理辦法。謝謝。

2021-09-08 10:32:27

香港紫荊雜志記者:

城鄉歷史文化傳承涉及多方面,如何調動各方積極性,尤其是讓老百姓更支持和更關心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謝謝。

2021-09-08 10:35:51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司長 蘇蘊山:

謝謝您的提問。正像您所問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社會關注度高,也涉及多部門、多方面。所以,既要統籌發揮各個行業、各個部門的作用,又要充分調動社會的力量,發揮市場的積極作用。《意見》第11條、13條和第14條從三個方面提出了相關要求,關于您提的第一個問題,文件概括理解為三個方面:

第一,加強統籌協調,充分發揮各部門、各行業的作用。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涉及到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不是一兩個部門或行業就能干得好的,所以《意見》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文物部門要履行好統籌協調的職責,同時要求宣傳、發展改革、民政、財政、水利、農業農村、商務、文化和旅游、應急管理等各個部門都要共同參與,各司其玖陽視覺職,形成保護的合力。

第二,要推動多方參與,爭取各方主體的支持。一是要鼓勵各方主體在保護傳承的規劃建設管理各個環節都要發揮積極作用。二是要明確所有權人、使用人和監管人等各利益相關方的責任,嚴格落實保護管理要求。三是簡化相關審批手續,包括制定相關優惠政策來激發市場主體參與和投入的積極性。

第三,要強化獎勵激勵。一是制定獎補政策,包括以獎代補、參展資金補助方式,調動各方積極性。二是通過宣傳推廣成功的經驗,表彰激勵先進,激發大家的主動性。

關于您提的第二個方面的問題,我理解,正像你所關注的,我們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包括歷史街區、歷史建筑,這些都是我們城市重要的特色空間,是城市生產生活的重要載體,所以保護傳承工作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要讓老百姓關心支持和參與,就必須把他們關心的、關注的事情放在重要的位置,《意見》有幾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將改善民生作為優先事項,讓保護更有溫度。一是要補足名城名鎮名村包括傳統村落、歷史街區、歷史地段的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短板,改善人居環境,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二是要多措并舉,提高防災減災救災的能力,解決老百姓關心的安全問題,讓群眾更有安全感。

第二,發揮遺產的綜合價值,讓生活更美好。一方面,要整合散落的歷史文化資源,串點成線、連線成網,構建融入生產生活的展示線路、廊道和網絡,讓群眾在“日用而不覺”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二是城鄉文化遺產是發展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優勢資源,要讓這些資源活起來、用起來,讓老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有更多的獲得感。比如,利用好老房子、老地段,發展文化展示、特色商業,讓老百姓從中受益,錢袋子鼓起來。

2021-09-08 10:38:09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意見》中提出在城鄉建設中要把歷史文化保護放在首要位置,能否談一下我們要如何進行保護?謝謝。

2021-09-08 10:41:39

蘇蘊山:

您提到的是我們文件要求的一個核心內容,大家知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主要矛盾、形勢要求都發生了變化。傳統的保護工作思路也必須進行調整,讓城鄉歷史文化保護融入城鄉建設,推動城鄉高質量發展,不僅要守住保護底線,還要加強活化利用。如何做好保護工作,《意見》從五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第一,要求做到應保盡保。形象地講,三句話:一是找出來,就是把有保護價值的歷史文化資源發掘出來。二是納進來,要把各類歷史文化資源納入到保護清單當中,劃定各類保護對象的范圍,明確提出保護要求。三是亮出來,要把納入到保護清單的歷史文化資源及時進行認定、公布、建檔、掛牌。習近平總書記在廈門工作期間,第一時間將鼓浪嶼上的老房子進行了掛牌保護,這才有了我們后來的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應該說,總書記在廈門的工作為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

第二,不要隨意拆除破壞。在城鄉建設當中,不僅要對納入保護清單的保護對象實施嚴格管理,不能拆除破壞,同時對那些具有保護價值的老房子、古民居,也不能隨意拆除。此外,地形地貌、河湖水系、老樹、老地名,這些也都承載著深厚的城市文化的記憶,也不能隨意破壞、更改。對于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存在安全隱患確實不得不拆除的,要認真做好評估啟動儀式論證。同時,要廣泛聽取相關部門和公眾的意見,慎重拆除。

第三,要求推進活化利用。要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的價值,將其用起來、活起來。一是要用開放的思維,加大歷史文化遺產的開放力度,更好服務于公眾。二是要加大歷史建筑,包括工業遺產的改造利用力度,通過加建、改建和添加必要的設施這些方式來適應現代生產生活的需要。三是要發揮農業文化遺產、灌溉工程遺產的作用,促進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的發展。

第四,要求融入城鄉建設。大家知道,城市、鄉村,包括城鄉的建筑,既是文化的物質載體,也是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的空間載體,保護傳承和城鄉建設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一是要統籌互動裝置城鄉空間布局,妥善處理好新老城的關系,既要合理疏解老城過重的負擔,更要保護好老城的肌理和風貌。二是加強重點地段建設活動管控,以及建筑、城市雕塑的設計引導,保護好傳統的文化基因,避免“千城一面、萬樓一貌”。三是要用微改造的繡花功夫,推動老街區、老建筑的修復改造。四是在鄉村建設當中,要保護利用好各類歷史文化遺存,助力鄉村振興。

第五,要大力弘揚歷史文化。要通過一系列的保護利用舉措,讓城鄉歷史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當中,讓我們的城市和鄉村處處顯文化、見歷史,讓老百姓在生活當中能夠觸摸到歷史,感悟到文化魅力,不斷增強文化自信。謝謝。

2021-09-08 10:42:00

封面新聞記者:

《意見》是為了在城市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現在城市建設進入城市更新的階段,請問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謝謝。

2021-09-08 10:47:26

楊保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十四五”規劃對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作出了決策部署,前不久,我部剛剛印發了《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對城市更新工作劃定底線,要求保留城市記憶,穩妥推進改造提升。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抓手,《意見》對此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劃定底線要求。《意見》指出,在城市更新中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亂真,不破壞地形地貌、不砍老樹,不破壞傳統風貌,不隨意改變或侵占河湖水系,不隨意更改老地名。城市更新必須嚴守這一底線,盡可能留下歷史的記憶,留住人民的鄉愁。最近有的城市在城市更新中出現了一定規模的伐移老樹現象,引起了當地群眾的不滿,也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關注。其實我們都知道,保護古樹名木是中國一個很好的文化傳統,資料記載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時期,《詩經》有一篇講的是“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講的就是為了紀念召伯,他在一棵甘棠樹下處理過公務,為民辦了很多實事,所以老百姓就說,這棵樹不能砍、不能折、不能伐、不能移,因為我們看到這棵樹就想起了召伯的功績。幾千年以來,中國人這攤位設計種睹物思人,是一個文化傳統。所以老百姓對這些有歷史記憶、凝聚了人們情感的一些古樹、老房子,他們是有深深感情的,我們要尊重這樣的感情。我們這次強調要劃定和嚴守底線,就是要糾正我們在過去更新當中出現的這些不當行為。

二是要調整工作思路。《意見》要求要按照留改拆并舉,以保留保護為主的原則,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工程,穩妥推進城市更新。要改變以往“拆改留”的邏輯,由“拆改留”轉變為“留改拆”,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我們不能再走大拆大建的老路,要通過資源的普查,把具有價值的歷史文化資源先留下來、保下來,然后再進行更大型公仔新改造。

三是要轉變方式方法。城市更新不能繼續延用過度房地產化的開發建設方式,要采用繡花織補等微改造方式進行。從這些年的經驗看,那些保護工作做得比較好的城市,比如揚州、紹興等城市,往往能夠做到不急功近利,以小規模、漸進式的節奏,久久為功,才能做好城市的更新和保護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貫徹落實文件的精神,加大對地方保護傳承工作的監督指導力度,積極推進城市更新試點工作,探索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引導各地在城市更新中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謝謝。

2021-09-08 10:47:45

中國新聞社記者:

這個《意見》當中有很多任務和要求,我們想問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哪些保障的措施?謝謝。

2021-09-08 10:58:48

黃艷:

謝謝你的問題。為了確保各項任務得到貫徹落實,文件在最后一部分也強調了要有保障支撐。保障支撐的內容在文件里大概有四個方面:

包裝盒

第一,要 TC:08designfollow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