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4S包養600多米守護群眾健康(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7f39717e4191.16931811.


山路回環崎嶇,繞過一座座高山,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吉汝鄉終于到了。

“我們這里的海拔有4600多米,距包養網離縣城足足有2個小時的車程。”走進干凈整潔的衛生院包養,院長達頓告訴記者,“地處偏遠,人口稀少,如何保障轄區群眾健康,過去是個大難題。如今,情況已經有了根本改變包養網。”

“老人家,您的血壓有點高啊,有哪里不舒服嗎?”這天,藏族老人旦增走進衛生院,剛坐下檢查,達頓就走了過來,關切地詢問。吉汝鄉只有不到1000人,像旦增這樣的老人時常來衛生院檢查、開藥。達頓對他們的健康狀況都很熟悉。

旦增祖祖輩包養網輩都住在鄉里,隨著年齡漸長,身體開始出現各種問題,鄉衛生院醫生就成了老人健康的“守護人”。“我這幾天,身體特別不舒服。”旦增老人包養看到達頓,忍不住和他傾訴。

經過一番交流,達頓了解到,旦增這段時間渾身關節疼痛,吃了止痛藥,效果也不好。“要不要去縣里看看啊?”旦增詢問。

“不用您再跑一趟了!現包養網在,衛生院和縣醫院建立了遠程包片機制,我們可以直接聯系縣里的醫生。那可是上海來的援藏醫生,您還有啥不放心的?”達頓寬慰老人。

隨即,他給縣醫院的醫生撥去電話。老人自述病情,達頓幫著介紹老人過往病史和用藥情況,讓縣醫院醫生包養對旦增的病情有更多了解。

“他這種包養網情況,需要用一些新藥包養網。這些藥物衛生院未必有,可以通過縣里的統一平臺申購包養,過段時間就會分發到衛生院。”電話那頭,援藏醫生告訴達頓,“如果不放心,援藏醫療隊過幾天還要到鄉里巡診,到時候再給老人看看。”

掛斷電話,達頓跟旦增詳細解釋,老人懸著的心終于放下。在吉汝鄉,像旦增這樣的老人還有不少。對他們包養網來說,縣城路途遙遠,衛生院就是遇到健康問題時第一時間求助的地方。

基層醫療改革為偏遠地區的群眾帶來了便利。縣醫院醫生和援藏醫生下沉鄉鎮開展巡回診療;全縣藥械供應一體化保障,縣域醫共體藥械“集中采購、統籌調配”……種種舉措,都是為了確保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鄉鎮衛生院的醫生是老百姓的身邊人,要為群眾做好最基本的醫療包養服務。”達頓說,“這幾年,縣里對衛生院投入很大。”

上海援藏干部、亞東縣衛生健康委副主包養網任儲杰是改革的見證者和參與者。2022年,他第一次來到吉汝鄉衛生院時,基礎包養設施還相對落后,服務能力也不盡如人意。兩年多過去,當儲杰再一次帶著上海援藏醫生到吉汝鄉巡回義診時,這里已經發生很大變包養網化——樓宇新了,設備多了,藥品豐富了,成了名副其實的基層健康驛站。

除了資源下沉,基層醫務人員的診包養療水平也在持續提升。

“和之前比,我們現在算得上兵強馬壯。加上剛剛分配的3名新人,院里已經有9名醫務人員。”達頓說。

吾金索朗是吉汝鄉衛生院的醫生。前不久,他前往縣醫院跟班學習,在援包養網藏醫生的包養指導下,掌握了多項常用急救技能,已能獨立應對一些突發情況。

“面對突發疾病,衛生院實施急救可以為挽回患者生命爭取時間。”達頓說,“針對衛生院緊缺的診療技能,我們會安排醫生前往上級醫院輪訓,有針對性地提高醫療保障能力。”

“吉汝鄉的變化是亞東縣基層醫療進步的縮影。這包養網幾年,亞東縣包養包養實推進緊密型包養縣域醫共體建設,積極借鑒東部地區經驗,大力引入上海等地的優質醫療資源,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持續包養推進醫療改革。”儲杰說。

現在,越來越多的基層醫務人員來到縣醫院學習培訓,用自己學到的技術造福群眾。這背后有機制的支撐——包養亞東縣成立以縣中心醫院醫務科、影像科等6個科室為主體的醫療管理中心包養網,統籌包養網負責全縣醫療安全管理、人員培訓和雙向轉診等工作包養網,實現縣鄉村業務一體化管理包養,提高基層業務水平。

包養全縣診療人次由2021年的29385人次上升至2023年的34146人次。群眾就醫滿意度不斷提升,就近就醫目標基本實現。如今,7個基層衛生院切實發揮應有作用,為包養網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儲杰說。

TC: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